技术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选购高低温一体机需结合实际应用场景,从核心需求出发综合评估关键指标,确保设备适配实验或生产需求,同时兼顾稳定性与实用性。
首先明确使用场景的温度范围,不同型号设备的控温区间存在差异,常规型号覆盖 - 35℃至 200℃,部分特殊型号可拓展至更低或更高温度。需结合反应过程中的低温与高温要求,预留 5 - 10℃的缓冲空间,避免设备长期处于极限温度状态。同时关注升降温速率,对于需要快速切换温度的场景(如材料循环测试),可选择升温速率≥5℃/min、降温速率≥3℃/min 的机型,若为常规恒温反应,中等速率机型即可满足需求。
控温精度是关键指标,需根据实验精度要求选择,一般场景下 ±0.1℃的精度可满足多数化工、医药研发需求;若涉及精密材料测试,可进一步关注温度波动度(建议≤±0.05℃)。循环系统参数也需匹配负载,循环流量需结合被控设备(如反应釜、样品舱)的容积选择,通常 5 - 50L/min 的流量范围可覆盖中小规模应用,同时确认设备的最大工作压力(常规≤0.5MPa),避免超出被控设备的承压范围。
接触传热介质的部件材质直接影响设备寿命与安全性,优先选择 316L 不锈钢或哈氏合金材质的循环管路与内胆,这类材质耐酸碱腐蚀,适配导热油、硅油、水等多种传热介质。密封圈建议选择 FKM 氟橡胶材质,其耐高温、耐老化性能优于普通橡胶,可减少密封失效风险。同时确认设备与现有实验装置的接口兼容性,如循环进出液口的管径、接口类型(螺纹或快速接头),避免额外改造。
安全配置需全面,基础防护应包含超温报警与自动停机、高低压保护、漏电保护;若用于易燃易爆环境(如溶剂反应),需选择具备防爆认证的机型,配备防爆电机与电气控制系统。能耗方面,可关注设备的 COP(性能系数),COP 值越高,制冷制热效率越强,长期使用更节能,同时查看是否具备待机节能模式,减少非工作状态下的能耗。
操作便利性方面,优先选择配备彩色触控屏、支持参数预设与数据存储的机型,便于操作与实验记录;若需频繁移动设备,可选择带刹车功能的移动脚轮机型。售后保障不可忽视,需确认供应商是否提供上门安装调试服务,质保期限(建议≥1 年)及易损件(如密封圈、过滤器)的供应能力,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。
扫一扫,添加微信
服务电话:
18817549827